Faculty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Porto, Álvaro Siza, II

Posted in Travel & StudyTagged with , , 2 Comments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Porto, Porto, Portugal, Álvaro Siza, 1986-1996.

学院的图书馆在序列的端头,学生要走过半圆形展厅的弧形坡道才能到达图书馆的门厅;或是延半圆的直径穿越,到达报告厅层,再由那部剪刀梯上来。

主阅览室是一个两层的长向空间,除了上层回廊的西端开了一扇玻璃门外,再没有其他直接向室外的开口。几乎所有光线来自嵌入屋顶的巨大的发光晶体棱柱。

棱柱嵌入很深,最低点几近二层楼板的高度。这个棱柱也并不是水平摆置的,而是在长向方向以一个轻微但是肉眼即能辨识的角度倾斜。这加强了“嵌入”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使得这个“建构”的元素获得了一些本不应该由它来表达的重量感。“光的重力”。从剖面上看,室内部分是一个倒置的正三角形,使用的是毛玻璃;室外部分也是三角形,但是为了引入更大量的阳光将南向的边拉长,推测使用的是透明玻璃。

还有一处即便是在现场也不易觉察到的操作。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这个空间的吊顶,在东端,也就是棱柱嵌入较深的一端,是直的是水平的;在西端,也就是棱柱嵌入较浅的一段,是曲面的有弧度的,从横剖面上看是一个很浅的碗形。通过读图可以发现,在由直到曲的变化的过程中,曲面的最低处,也就是晶体棱柱嵌入的两个接触点,始终保持与东端的平面天花板的标高一致。这使得使屋顶的倾斜变得不易察觉,避免了一个层高变化以至纵剖面呈梯形的过于活泼的空间,维持空间的稳定感的同时凸显出晶体棱柱轻微的倾斜。

倒过来想,也许可以这样推断设计的演变:基于某些原因希望这个晶体棱柱是略倾斜嵌入的,所以把相对应的屋顶倾斜;而又不希望这个空间变成一个西高东低的楔形空间,或者说只有天花板和二层回廊楼板的明确的水平性才能让棱柱轻微的倾斜变得易被感知,所以先做了一个完全水平的吊顶,统一了层高稳定了空间凸显了倾斜。继而,如果把吊顶想象成一张纸,那么固定住与晶体棱柱相交的两条边,同时把西面的两个端点上提,就出现了这个由直变曲的天花吊顶。

这个吊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西扎设计的教堂Iglesia en Marco de Canavezes里那面起弧并且倾斜的美丽的白墙。

这一系列操作,将波尔图强烈的直射阳光转化成漫射光,匀质地散布到这个大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创造了一个适合阅读和学习的环境。

这个发光的棱柱晶体并没有结束,它撞破西墙,深入其中探出个脑袋。于是隔壁这个相对私密的研究室里出现了一个发光的倒置三角锥的“宝石”,本身较暗的室内氛围衬托出它的光芒。椎体的下方开了一口“井”,井底就是阅览室的主入口。“宝石”、“井”、光、严格对称的几何饰面,赋予空间一种仪式感。

这椎体和井,像是一组沙漏,光就是沙子,它的强烈程度就是时间。

2 thoughts on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Porto, Álvaro Siza, II

  1. 继续写,刚看你照片又想到一些,,,

  2. 终于又看到更新了,开心

Leave a Reply to 小兽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