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umba Museum, Peter Zumthor, II

Posted in Travel & StudyTagged with , , , 4 Comments

入口、院子及遗迹厅

入口空间窄而高(上图左),面对一面大实墙(后面是衣帽间)。穿过第二扇门来到接待区(上图右),Zumthor要在这座以时间和沉思为主题的博物馆里避免cafe、gift store、acoustiguides等类似这种一般博物馆都会有的较世俗的功能,仅在这个区域出售一些跟建筑或是展览有关的书籍和明信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需要人工照明的地方,遗迹厅除外,Zumthor选择的都是暖色的白炽灯光。

连续3个90度拐弯之后(很显然是被精心设计的),进入这个厅时,情绪已从街道城市生活的小喧闹变得平静了许多。各路流线:接待区、客用楼梯和电梯、院子、遗迹厅,在此汇聚。

院子是以前的墓地。也许是因为碎石子铺成的起伏维护不易,目前并不开放。

待情绪完全准备好之后便可以推开沉重的钢制大门,掀开皮料制作的帘幕(之后再材质和细部会有介绍)进入遗迹厅了。遗迹之上,zumthor用一种叫Paduk的暗红色木料铺设了一座锯齿形的桥廊。

纤细的包着混凝土的钢柱子将展览部分整个抬到了大约12米的高度。看下这些柱子和遗迹和楼板的交接。

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小孔洞的砖墙是两层的,中间也夹了柱子。

上图是扫描的3张明信片,大太阳时的效果。平时,如你在其他张片中所见,第1、2张明信片中投下的光斑是没有的;第3张由于靠的反射光,所以这诡异的效果总是在的,只不过没那么强烈。本来么,德国的阳光远不及西班牙充沛,但也因此才有了旁边科隆大教堂的阴沉可怖的外部效果,不似西班牙的教堂,个个好像沙漠里钻出来的,只有风化没有雨渍。

就像细柱子支起了一个大罩子,光线从网眼中渗透进来,遗迹、礼拜堂的祭坛、桥,在这个沉思的甚至感觉有些飘渺的大空间中共存。一位叫Bill Fontana的艺术家为这个空间设计了一个声音装置–鸽子的咕咕叫声。搭配出来的空旷冷寂没有色彩的效果是容易想见的。

彩窗后就是平面上八角形的“Madonna of the Ruins”小礼拜堂的祭坛。如上篇所说,这个小礼拜堂实在1950年左右为了敬拜在二战数次轰炸中奇迹般完好幸存的一座圣母雕像而专门建造的。

这是在同一个位置拍的三张照片,最左边一幅可以看见礼拜堂入口处窥视遗迹的缝隙。

分别在桥廊的两个端头对望。

桥廊的端头,和遗迹石板的交接。

桥廊最后通向一个小院子,这里是以前哥特教堂的圣器室。石板缝中自然的长出了小草。

平面图扫描自C3-《Museum and Gallery – Time & Place Considerate》。感谢zz的条形码。话说有谁知道哪有这房子的细部图的,告诉下书名,先谢谢了。

4 thoughts on “Kolumba Museum, Peter Zumthor, II

  1. 我想知道他费了这么大劲弄到上面的体量到底是怎么样的

    1. >huanglee 就在下篇了。我也没感觉费了什么劲,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讲这个博物馆的时候,朋友反问“就是那个把展览整个架到废墟上空的那个吗”我才反应过来这貌似是这座建筑的所谓“概念”啊。。他老人家玩的不是创意,他只是淡定的做着他的事情。

  2. 恩,你也很淡定

  3. 那12米高的柱子和頂上的樓板是無梁結構嗎?

Leave a Reply to R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