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部及材质
这种室外和室内都有用到的灰色略泛米黄的新砖是专门委托丹麦某作坊开模制作的,每块长约54cm高约4cm,手工制作,周期两年。
上图左是建筑背后小广场的铺地(比较潮湿有青苔弧形图案)和遗迹的老砖以及上面的新砖。右是主入口那个面人行道和新砖。
从一定高度开始出现参差的孔洞。灰缝很厚,颜色也是经过精心调配。新砖墙是双层的,夹着柱子,上图右可以看到柱子,前两篇日志由从遗迹厅室内看的照片也可以看出。
很容易联想到“老安”Antonio Jiménez Torrecillas在Granada的一个项目:一段城墙在某次自然灾害中倒塌了,附近居民于是喜欢开车越过城墙扔垃圾,政府希望修补这段城墙,又想要仍然可以被通过。于是Antonio也修了两堵不规则孔洞的墙,两头开门中间夹着一人宽的通道。Antonio告诉ZZ说由于山上风很大,这些空洞是为了减小风压不至再次倒掉。不同的出发点,类似的结果。
室内,不锈钢和新砖。
进入遗迹厅,除了一扇不锈钢大门,还要穿过这面皮帘子。我当时看到这皮帘子着实是愣住了一会儿,真皮实真好看啊。。衣帽间也有小两号的皮帘子。
遗迹厅的锯齿形桥廊用的是暗红色的Padukwood,不过有些褪色了,小败笔。扶手照片上看不出,但是是很缓的凹曲面。
上图左是展厅里的全皮包裹的座椅。右是洗手间门,看这花纹就知道不便宜。
三层的阅读室用了mahogany,桃木心木,一种产于热带的硬红木。
二层的圣器展室是一个全黑的房间,墙壁上贴的是类似天鹅绒的吸光材质。它的入口,黑色稍微突出了白色墙壁一点,从里面打出一束光,却让我想到了西游记里能吸进万物的黑布口袋。。
墙壁用了一种clay和loam的混合物,便于每次换展品时填补钉子留下的痕迹。地面是水磨石,墙根处有一道始终如一的缝隙,让人赞叹建造质量。上图右,三层中厅和边厅交界处除了这道缝,还有约5cm的高差,并有一道刀锋般的光提示。对了整座房子里看不到一个即使是很隐蔽的风口,冷暖调节是靠隐藏在水磨石地板下以及双层砖墙中的水管实现的。
除了塔楼的高窗外,所有窗框都是挂在墙外的,从室内看是纯净的洞口。
立马想到了前一天刚看的SANAA的矿业同盟学校。在那座房子里窗框是做在室内的,从室外看就是很干净的混凝土立方体开着许多方形的洞,不会有多余的因素。(其实窗框的下边并不是嵌在混凝土里边的,但由于人眼高度的原因,依然看不到这道边。)
老安的那堵墙现在不能开车穿越只能步行通过是吗?先进一侧的门,穿过通道到达另一侧的门?
>chriswangxx 看zz的消息更新
老安的墙,原来只能步行,从一头入,一头出。但是前年(大概是前年)因为市民抗议,所以还是在一段直接开了两个对着的洞口,可以过摩托车。
>zz 太搞了。。
太搞了。。
更绝的是,之前有同事路过,看到有小孩“攀岩”攀到了这个城墙的顶上,在上面走。。。
(这里的日期显示太搞了。。)
>zz 这墙的确合适攀岩那。。时间格式已改,多谢提醒。
砖和灰缝,我还在想砖和灰缝,
还有窗,我想起另一个例子,我找找
(另请告诉我怎么换头像啊)
>zz 快找找。
你去www.gravatar.com弄一个头像,以后在所有支持它的网站论坛博客里发言就都会自动使用那个头像了。
另外,顺便把你的Google账户也弄一个头像吧,早想跟你说了,多谢了。
看看有头像了没~
哈哈,楼上的,有头像啦!
你可以去看看sanaa那个混凝土墙的细部,你就会明白她是如何在一个建筑规范如此高的地方盖出一个大玻璃窗加裸混凝土的房子来
>huanglee sanaa那个图我还看过挺全的。请你解释下为什么“在一个建筑规范如此高的地方盖出一个大玻璃窗加裸混凝土的房子来”撒
她不是用加热的废水还是循环水来保持墙体的问题么,不然就这么薄的混凝土墙体就算是里面全是保温隔热,这个大的玻璃做double glazing and air gap, 那thermal bridge还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那种国家对节能这块肯定有严格的要求.
>huanglee 奥原来如此。看到了,墙身里的tubes for active insulation和楼板里的tubes for thermal activation。
控制的力道大得令人望而生畏…